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最新资讯和海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最新资讯以及海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区总面积是多少
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包括中国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点,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这些遗产根据地理分布情况,分别位于31个遗产区内,涉及8个省、直辖市,沿线27个城市。遗产区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面积为 54263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的总面积为75082公顷。
中国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燃段工程,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曹娥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历史起源】
中国大运河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的总称。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如今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隋大业元年(605)拓宽开深山阳渎(今里运河),又开通济渠,连结洛、黄、汴、泗诸水达于淮河。大业六年(610)拓宽浚深江南运河以达杭州。同时由洛阳附近凿永济渠通卫河,经临清转今天津,全线沟通,长约2,700公里。元朝定都北京(当时称大都),自公元1283年起以10年时间先后挖通济州河、会通河,并建设闸坝,渠化河道,航程缩短为1,794公里。就是今大运河的前身。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位于绍兴市(越国都城)境内的山阴古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胥溪、胥祥毕浦也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末代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吴王此后在艾陵皮宴誉(今山东泰安)打败齐国。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率精锐大会诸侯,与晋争霸,结果吴国被越国偷袭所灭。夫差虽然身死,但是他留下来的不仅有扬州的雏形,而且这些运河至今仍在使用,成为京杭大运河的“第一期工程”。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以南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1)广通渠,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以渭水为主要水源。(2)通济渠,从洛阳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3)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径直向南,到江北的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4)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
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很发达。
大运河能够成功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今年有两个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个是大运河,一个是丝绸之路。但团埋按照规定,每年每个国家只有一个文化遗产的申报名额,也因此我国今年的名额,给了大运河。而丝绸之路则是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名额。这是我国的首个跨国申报项目。
而此次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项目由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运河,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运河三条河流组成,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覆盖沿途35个省市、占全国国土面积3.22%,GDP25%,流经中国东部最发达的地区,沿河的各个城市聚落都被大运河串连在了一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相影响,形成了今天南北交融的经济带、文化带,沿线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杭州、扬州、天津、德州、沧州、临清等等运塌蚂蚂河经过的地方,都是昔日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小集镇,它们就像发酵的面团一样膨胀起来,发展成为以一个个繁华的都市,一条运河关乎了这么多城市的发展,有的城市繁华虽已落幕物戚,但运河印记却早已融入到城市的血液里。
简要阐述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的理由
大运河申遗的理由:
1、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下令建造,是中华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与长城同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大工程,在其建造成后的很长时间内,对南北搏谨文化,南北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对南北文化,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形成有多种文化元素的中国文化,对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起到推动作用,作为镇帆南水北调的东线方案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南北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扩展资料
大运河文化,上承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下至清宣统末年,续以当代公元两千之初。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以物态文化创造出的流动的历史。
因此大运河文化史——时间至少有2400多年,比中国的封建王朝还要长,跨越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四种社会形态。
而长城则是凝固的历史。“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刘枫说;“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权威专家郑孝燮和罗哲文说。
大运河与万里长城,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开凿于春秋——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完成于隋,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疏通于明清,距今已2400多年的历史。
清中叶后,南北海运兴起,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水源不足,河道淤御银雹浅,南北断航,大运河作用逐渐缩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运河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政府网-三城市争相牵头中国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大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
2011年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获悉,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正式出炉,会议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承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方茂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秋年,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副巡视员肖向红,省文物局副局长刘谨胜出席会议,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关强主持会议。
全国65项遗产点入选申遗预备名单
2014年,“中国大运河”将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遗报告,经过多次论证、现场考察和集体评审,形成了专家推荐的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共包括132个运河遗产点和43段河段,其中遗产点有65个立即列入项目和67个后续列入项目;河段有31个立即列入项目和12个后续列入项目。
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遗
据介绍,大运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坦亏肢化象征之一,也是世界运河史上的里程碑,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涉及8个省(直辖市)35个地市的大运河遗产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2006年,国务院将京杭大运河整体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法律地位。
据了解,按照2014年申遗成功的要求,我国要在2012年9月将申报文本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审,在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遗准备工作并接受专家评估考察。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共包括中国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第一部分:立即列入项目
一、遗产点(共65项)
【北京】1、昆明湖及绣漪闸2、广源闸、高梁闸、澄清上闸(含万宁桥)、澄清中闸(含东不压桥)3、南新仓4、平津上闸
【天津】1、天妃宫遗址
【河北】1、红庙村金门闸2、马厂炮台及军营遗址3、捷地分洪设施(含捷地分洪闸、乾隆御书《捷地、兴济坝工纪事诗碑》、清代宪示碑、1933年德国西门子启闭机)4、东光码头沉船遗址5、连镇谢家坝6、华家口夯土险工7、郑口挑水坝8、油坊码头遗址及险工
【山东】1、德州苏禄王墓
2、德州四女寺枢纽3、临清片区(砖闸<别名二闸>、会通闸<别名会通桥>、临清闸<别名问津桥>、鳌头矶、临清运河钞关)4、东昌府运河大小码头5、阿城盐运司6、济宁枢空瞎纽(天井闸、堽城坝遗址、金口坝)7、南旺枢纽(戴村坝、十里闸、邢通斗门遗址、徐建口斗门遗址、运河砖砌河堤、柳林闸、寺前铺闸、上泉古泉群、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8、济宁东大寺9、会通河节制闸群(含23座闸:戴湾闸、土桥闸、梁乡闸永通闸<辛闸>、李海务闸、周家店船闸、七级下闸、七级上闸、阿城下闸、阿城上闸、荆门下闸、荆门上闸、陶城铺闸、戴庙闸、安山闸、靳口闸、袁口闸、通济闸、仲浅闸、师庄闸、枣林闸、南阳闸、利建闸)10、通惠闸11、微山县乾隆御碑
【河南】1、含嘉仓遗址2、回洛仓遗址
【安徽】1、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江苏】1、龙王庙行宫(不含御码头和御马路遗址)2、窑湾镇历史街区3、双金闸4、清江大闸5、清口枢纽(洪泽湖引河堤防:临湖堤、圈堰;济运设施:济运坝、塘河<含左让世右堤>遗址;御黄束清设施:御黄坝、御黄二坝、束清坝、束清二坝、御坝及其顺水堤、临清堤;中运河堤坝:中运河北岸缕堤、中运河南岸缕堤、中运河头坝、中运河二坝、中运河三坝;黄河故道堤工:黄河北岸格堤、缕堤、黄河南岸缕堤、汰黄堤、顺黄坝堤;里运河旧道堤坝:里运河左右堤遗址、盖坝、头坝、二坝、三坝、四坝、五坝;转水墩:康熙旧大墩、新大墩、乾隆新大墩;码头三闸:惠济正越闸、通济正越闸、福兴正越闸;御制重修惠济祠碑)6、洪泽湖大堤(包括险工、救生桩、水志、信坝、碑刻等)7、吴公祠8、镇水铁牛(高良涧铁牛、邵伯铁牛、三河铁牛、高家堰铁牛、马棚镇湾铁牛)9、瘦西湖10、普哈丁墓11、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署(仅门厅)12、扬州盐业历史遗迹13、高邮盂城驿14、邵伯古堤15、邵伯老船闸16、邵伯码头17、清晏园18、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不含博物馆)、淮安府衙正堂、镇淮楼19、丰济仓遗址20、清江浦楼21、淮安钞关遗址22、天宁寺行宫(含重宁寺)23、西津渡古街24、清名桥历史街区25、盘门
【浙江】1、分水墩、落帆亭(不含杉青闸)2、长安闸3、南浔镇历史街区4、杭州凤山水城门遗址5、杭州富义仓6、洋关旧址7、通益公纱厂旧址8、杭州拱墅运河历史街区(桥西历史街区、杭州小河直街历史街区)9、水利通判厅遗址(含乾隆御碑)10、西兴过塘行及码头11、清水闸(不含管理设施)12、永丰库遗址13、宁波水则碑14、宁波庆安会馆
二、河道(共31项,其中需要细分的14段河段用*注明)
1、通惠河段主线
2、玉河故道 3、长河 4、北运河段主线* 5、南运河段主线* 6、会通河段主线* 7、小汶河 8、中河段主线* 9、淮扬运河段主线* 10、宝应宋泾河11、宝应明清运河故道 12、高邮明清运河故道13、邵伯明清运河故道 14、古邗沟故道(邗沟东道,扬州城区段) 15、镇江城区运河故道 16、常州城区运河故道 17、无锡城区运河故道 18、现京杭运河无锡至苏州段* 19、苏州城区运河故道 20、现京杭运河苏州至吴江段* 21、江南运河吴江-嘉兴-杭州段* 22、杭州中河-龙山河*23、頔塘东段(平望-南浔,含頔塘故道)* 24、浙东运河主线* 25、卫河(永济渠)段主线* 26、通济渠—荥阳故城段 27、汴河遗址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段 28、汴河遗址百善老街及柳孜码头段 29、汴河遗址宿州段 30、汴河安徽泗县-江苏泗洪段* 31、淮河口段*第二部分:后续列入项目
一、遗产点(共67项)
【北京】1、永通桥(含御制通州石道碑)2、通运桥3、汇通祠4、什刹海5、白浮泉
【天津】1、十四仓遗址2、石家大院
【河北】1、朱唐口险工2、泊头清真寺3、大名府故城
【山东】1、德州码头(含码头、德州仓储)2、会通河古桥(月径桥、迎春桥)3、临清舍利宝塔4、河隈张庄明清砖官窑遗址5、聊城山陕会馆6、太和桥7、漕井桥8、济宁河道总督府遗址9、台儿庄月河段古码头群10、济宁浣笔泉遗址和泉林
【河南】1、云溪桥2、合河石桥3、枋城堰遗址4、百泉和卫源庙5、荥阳故城6、北宋东京城遗址7、洛口仓遗址8、商丘古城
【安徽】1、柳孜镇遗址2、花石纲遗址3、濉溪县百善镇运河河道遗址剖面
【江苏】1、宿迁大王庙2、清江清真寺3、扬州城遗址4、茱萸湾古闸5、高邮南门大街历史地段6、高邮平津堰遗址7、高邮镇国寺塔8、镇江虎踞桥9、常州飞虹桥10、常州文亨桥11、常州新坊桥12、常州广济桥13、苏州下津桥14、苏州上津桥15、苏州吴门桥16、苏州灭渡桥17、吴江三里桥18、吴江安民桥19、吴江安德桥20、宝带桥(苏州)21、十里亭22、无锡黄埠墩及西水墩23、苏州觅度桥水文观测站24、吴江古纤道
【浙江】1、长虹桥(嘉兴)2、拱宸桥(杭州)3、广济桥(杭州)4、长安镇历史街区5、嘉兴文生修道院和嘉兴天主教堂6、杭州运河古桥(隆兴桥、欢喜永宁桥、桂芳桥)7、龙山闸旧址8、三塘五坝遗址9、八字桥(绍兴)10、大小西坝11、绍兴曹娥江两岸堰坝遗址12、虞余运河水利航运设施(含五夫长坝及升船机、驿亭坝、西陡门闸坝遗址)二、河道(共12项)
1、陶城铺运河
2、仪扬运河3、子婴河4、丹徒河5、古新河6、余杭塘河(仓前—杭州)7、永济渠遗址8、百泉河9、通济渠—洛河隋唐洛阳城段10、通济渠—洛河洛口段11、汴河遗址北宋东京城段12、汴河济阳镇段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首批选择了58个遗产点和27个遗产段,总长度1011公里。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