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桂林灵渠旅游景点介绍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兴安灵渠景区门票,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桂林灵渠旅游景点介绍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广西灵渠的景点介绍
广西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分南渠和北渠,灵渠两岸风景优美,水清如镜、古树参天、文物古迹众多、尤其是水街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市井风情都鲜活地再现着千年历史文化。灵渠景区现已成为桂林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大桂林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颂蚂歼明珠。
景点介绍美龄亭1941年8月,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游览了灵渠,后国民党兴安政府在铧嘴之上建亭一座,命名美龄亭以示纪念,亭中有清朝的"湘漓分派"和明朝的"伏波遗迹"两块石碑,这里清山秀水,绿树成荫。
古树吞碑此景观为天下一奇,一棵已有780多年的重杨树正在吞吃着一块乾隆十二年的古碑,而且至今重杨树还在以每三年一公分的速度在吞吃着树下方的古碑。
四贤祠四贤祠因奉祀对开凿和完善灵渠有功的秦野冲监御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防御使鱼孟威而得名,四贤祠元代以前就存在,叫灵济庙,清代太平军攻占兴安时,战火延至四物拦贤祠,祠庙被火焚毁,现存四贤祠为1985年重建,祠内有四贤塑像及天下奇观--古树吞碑。
桂林兴安灵渠的简介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显示了中国的智慧和伟力,显示出古代中国水利建设先进的科技水平。
灵渠的开凿,连接湘、漓二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北接湖广、南连两粤的水运交通枢纽。从灵渠出发北上,进入湘江,经洞庭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珠江。同时灵渠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为平定南方,一统天下,于是派遣50万秦军兵分五路,向岭南进发,攻打百越。第一路人马在兴安县境内的越城岭(即镡城之岭)遇到了百越民族的西瓯部落军队英勇顽强抗击,史称“秦瓯之战”。秦瓯之战的主要战场,就在越城岭一带。由于有越城岭的阻隔,无法运送军粮,秦军无法推进。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只好占据要道,驻扎在今日漓江上游的大、小溶江之间,建立“秦城”,“兵勒湘南,握其咽喉,临溶、漓二水间”。眼见攻不下岭南,秦始皇下令“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派史禄主持灵渠工程。史禄率十万之劈山通道,经几载寒暑,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凿渠成功。灵渠修筑后,秦始皇竭全国之兵力,强征中原地区人民为兵卒前来与西瓯人交战,西瓯部落寡不敌众,终于战败,秦瓯之战宣告结束。
灵渠分水由“铧嘴”、“大小天平”和“泄水天平”完成。铧嘴状如犁铧,故名。现存86米。铧嘴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小天平,它的作用是把湘水切犁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三分水通过南渠注入漓雀正江,是湘漓二水的牵手工程。铧嘴还可以起到缓冲水流,保护大坝的作用。大小天平建立在湘江上的拦江滚水坝上,一大一小,呈“人”字形,所以又叫人字天平。它的设计非常精巧。大天平是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380米;小天平是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124米;它组成人字形分水坝,以减缓水流的冲击力。它们既可以引水分流,提高水位以利通航,又可以排洪防涝。水涨时,可以越过坝上,流入湘江故道,既可以使南、北渠保持足够的水量通航,又不致于让洪水漫堤,淹没庄稼,所以它们获“天平”之美誉。大小天平有内外堤,内堤用条石铺成,外堤用巨石排成鱼鳞状(每块石头约四米见方,好几吨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凿有一个凹口,中间灌浇铁汁,冷却后变成拴子,将巨石连成一体。这些石块就像鱼鳞般紧紧地挤在一起。每当水流带着碎石、泥沙越过前边的方块巨石,顺坡而下,一碰到这层层鱼鳞石,就冲进石缝之中,泥沙填得越多,鱼鳞石就挤得越紧,水越冲越牢靠。它历经2000多年而依然稳固,就是一个证明。在古代没有测量仪器,没有大型起重设备和运输汽车,没有钢筋水泥建筑等材料的情况下,工匠们能想出这些土办法操作,是很不容易的。
灵渠曾有36陡门,其作用是调节水位,便于航行。陡门是历史上最早的船闸,被人们称为“船闸之祖”。宋代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赞灵渠徒门:
渠绕兴安县,深不数尺,广丈余。六十里间置陡门三十六,土人但谓之陡。舟入一陡,则复闸陡,伺水积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翎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
后人为纪念四位在灵渠修建和维修过程中的杰出先贤而设四贤祠。这四位先贤是史禄、马援、李渤和鱼孟威。史禄当年受始皇派遣来到岭南,率十万之众,斩山通道,四经寒暑凿渠成功,成为灵渠的开创者;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大规模疏通渠道,加大航运量;唐代地方官李渤和鱼孟威在前代基础上加固堤防,增植船闸,完善了灵渠的通航设施。元代黄裳《灵济庙记》述:
兴安灵渠,有史禄始作以通漕,既汉伏波将军继疏之,唐观察使李渤为铧堤以固渠,作陡门以蓄水,而防御史鱼孟威复增修。
四贤祠内又有劣政碑,碑文如下:
浮加赋税冒功累民兴安知事吕德慎之纪念碑中华民国五年冬月阖邑公立
简简单单的碑文刻画出顷数悔了一位贪官的丑恶嘴脸,劣政碑与祠中四位先贤同堂共处,形成反差,相映成趣。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幽默,从来树碑立传都是给贤者歌功颂德,但这碑却是为贪官而立,反讽之意,含蓄而又深刻,起到了警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展示灵渠丰厚的文化底蕴,旅游部门特地修建了秦文化广场。广场上陈列着数件显现秦代文化的石制风情物品,其中有秦朝统一后的“半两钱”;秦朝统一度、量、衡的高权、矮权、方升和用小篆刻写的秦始皇初并天下的第一封诏书。位居广场中央的是一个石雕的龙耳双壶,重10吨,双耳悬龙。相传当年史禄建渠有功,秦始皇把自己喝酒的壶赏赐给他。为纪念此事,制此大壶。这使得关于灵渠的民间传说得到了毕漏形象再现。
位居广场中央的景物除了石壶以外,还有由100个龙字组成的“百龙路”,展示了“龙”从象形文字向篆、隶、行、楷、草书的演变历史。分开来看,“百龙路”的每一条龙,形态生动,个性鲜明;合起来看,“百龙路”的群龙,动感极强,气势非凡。
桂林市灵渠游玩指南桂林灵渠游玩攻略
景点介绍:灵渠位于桂林市北部的兴安县境内,尺旅古称秦凿渠、兴安运河。它是与"都江堰"齐名的秦代水利工程,秦始弊拦皇用这几十公里的水路,开始了将南越并入中国的征途。如今漫步在灵渠河边,依然可以感受到古人的雄心与智慧。
开放时间:5月1日-10月31日07:30-19:00;11月1日-次年4月30日08:00-18:00
景区地址:桂林市兴安县双灵路
门票价陵卜凳格:(点击此处购票
景点门票:成人票40元;优待票(儿童/老人/学生
优待政策:儿童:6周岁(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免费;1.2米(含-1.4米(含,半价
桂林的灵渠有什么历史
您好!
灵渠,古名秦凿段携渠,灵渠、陡河,近代又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是秦代修建的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一条人工运河。分南北二渠,北渠流入湘江,经界首、全州进入湖南洞庭;南渠经严关、溶江,进简贺入漓江,可经珠江达南海。它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设计巧妙,建筑精当,是我国古代水利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凿渠修渠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刘安《准南子?人间训》)发动了统一百越之战。向岭南推进的秦军遇到了越人的顽强抵抗。“三年不解甲弛驽,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同上)也就是说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监御史禄督率士兵、民夫开凿灵渠,经过五年努力,至公元前214年,灵渠建成。粮道修通,秦军迅速取得胜利,统一了岭南,并在岭南设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在秦统一前,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流域已形成了一个内河水道网,而南方珠江水系尚未沟通。灵渠的出现正如棋眼一样,使大半个中国的水道全盘皆活。作为水运枢纽,保障了全国统一、边疆安定,对两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拦燃派。“夫陡河虽小,实三楚两粤之咽喉,行师馕粮,以及商贾百货之流通,唯此一水是赖”(清?陈元龙《重建灵渠石堤陡门碑记》)。在民国27年(1938年)湘桂铁路修通之前,灵渠都是南北运输大动脉,日过帆船上百艘。
如想了解更多,请HI我!
关于桂林灵渠旅游景点介绍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