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桂林市灵川大圩旅游景点介绍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灵川大圩古镇,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桂林市灵川大圩旅游景点介绍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桂林市区有哪些值得玩的景点
桂林市区有很多值得游玩的景点,推荐去芦笛岩景区和两江四湖公园逛逛,不但景色优美,而且名桥名树古迹建筑数不胜数。在前两年,灶纤我和男友到桂林游玩就去了芦笛岩和两江四湖公园,至今还记忆犹新。下面,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芦笛岩景区
【景点介绍】
芦笛岩景区距离市区约7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主要有芦笛岩、朝晖楼、芳莲池等景点。芦笛岩是桂林山水的一颗璀璨明珠。
芦笛岩洞长240米,最宽处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览路程约500米,游览时间大约40分钟。进口与出口相邻,进洞处为原来的天然洞口,出洞处是开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游程约500米。芦笛岩是一个囊状的岩洞,是70余万年前,地下水沿着岩石的破碎带流动溶蚀而形成的。
【景点位置】广西桂林市西北郊
【门票】90元/位
【交通路线】
自驾路线:
①(自驾车)近桃花江路与芦笛路交叉
②景区内交通:一条路是沿着山南的芳莲池畔往西走,可到洞口下方,再登上石级进洞。另一条路是从光明山东南麓缓缓向上走,穿过绿荫小道,便到芦笛岩洞口隐困仿
市内交通:
距市中心约5公里,乘13路公共汽车可达。乘3路公交车,58路免费公益车,4A专线车可达
出租车:
桂林火车始发站——8公里——坐出租车经北极广场到圣隆路过九华路经芦笛菜市过飞鸾桥即可达到景区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25公里——坐出租车经中隐路过胜利桥经挑花江路后过飞鸾桥即可达到景区
【美食推荐】
芦笛岩景区周边有农家乐,其中有豆腐鱼、番茄鸡、鸡鲍翅、烤全羊等特色美食。桂林米粉也很有名:有冒热米粉、原尺裂汤米粉、醋水米粉等各种口味。每次来到景区,我都会情不自禁的点上一碗醋水米粉,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又解腻~。
景区也有餐厅,可容纳20-30人,餐馆:桂林酒家,中山中路;桂花大酒楼,中山中路;达华大酒店,中山中路;月牙楼等。
二、两江四湖公园
【景点介绍】
两江四湖公园是桂林山水的名片之一,即指漓江、桃花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这里真实地体现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妙景致和“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和谐景观。
乘船夜游可欣赏到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老人山、宝积山等十多座传统名山和名胜古迹、名桥名树、亭台楼阁博览园,感受璀璨华灯、山水摇曳的夜桂林。
【景点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滨江路2号
【门票】门票免费,白天船票90元/位
【交通路线】
乘坐16、23、2路、观光公交1号线至象山公园(公交站)下车,步行约200米可达。
在桂林北站路口乘坐99路空调双层,经过14站,到达南溪医院步行约1.1公里,到达两江北湖公园
在桂林北站乘坐100路,经过12站,到达阳桥步行约10米,到达阳桥乘坐11路空调,经过5站,到达南溪公园步行约1.4公里,到达公园
【推荐游览项目】
(1)日月湾
日月湾位于杉湖,塑有"杉湖十字"浮雕清代此处建有"补杉楼",诗人龙启瑞、朱琦、彭昱尧等十人曾于此吟诗作赋,被称为"杉湖十子",浮雕由大块花岗岩打制而成,由中央美院创作,雕刻精致细腻,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浮雕设计极佳地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意蕴。
(2)玻璃桥
桂林玻璃桥位于榕湖,桥体采用工艺复杂,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制品为建筑构件,集中体现了现代玻璃工艺的水平,是目前为止我国最早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承重体系的实用性桥梁。桥型美观大方,桥体晶莹剔透。特别是夜晚,通过高科技夜景配光,更加七彩斑斓绚烂夺目。
临川大圩旅游景点介绍 临川大圩旅游景点介绍视频
颜值堪比“小桂林”的最美古镇,在广西哪个位置?
提起广西,很多人都知道桂林这座城市,它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在城市内更是拥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当然,除此之外,在桂林的周边,还保留着非常多独具特色的千年古镇。
广西最美古镇,颜值堪比“小桂林”的阳朔,门票免费却少有人知!你们可知道他是哪座古镇?它就是位于灵川县漓江北岸的大圩古镇,距离桂林市区陆路17公里,是百里漓江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
大圩古镇的总面积为193.78平方公里,可以说是面积非常的大了,为此也占据着广西四大圩镇之首,又因为处于漓江中段,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古镇当中居住的都是刘姓村民,他们尊重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为祖先。
为此修建了汉高祖庙和汉王庙祭祀,在北宋初年的时候,大圩古镇正式建政镇,到了明清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南北商家云集的地方,而且每天去古镇赶圩的人家特别的多,商业文化积淀也非常浓厚,为此有着小桂林的称号。
在民国初期的时候,大圩古镇已经拥有了8条大街,为此全国各地的商人在8条大街上建起了多座会馆,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交通的不断发展,大圩古镇的地理位置已经不再重要,而曾经的水路和陆路,中心地位也逐渐被取代。
但是大圩古镇的名渗首档气并不是很高,所以也很少有人来,为此也保持着较好的原始风貌,在这里游客也能够体会到古镇的安宁古朴,而来到这座古镇旅行,万寿桥这个景点是必去的地方,不少电影、电视剧也有在这里取景。
除此之外,这里也有一个码头,游客可以选择坐电动竹筏到磨盘山观赏漓江风景,也可以从漓江上看古镇,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小伙伴们,要是有机会欢迎你们去到这座古镇游玩,体会不一样的建筑风格。
广西桂林市的大圩古镇有什么历史背景呢?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今日子过得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再不用担心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之后,很多人都学会了享受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趁着假期的时候出去旅游,不仅能够游览各种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历史的深厚悠久。
在广西境内拥有着众多优美或底蕴深厚的风景,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风格,除了最著名的桂林山水之外,还有着不少历史悠久的古镇值得参观游玩,这些古镇有着别样的风采,见了都让人流连忘返,就比如要介绍的这个广西四大圩镇之最,曾被称为“小桂林”。
大圩古镇位于广西桂林市,始建于公元北宋初年,从明清时期开始兴盛,而等到民国时期,经济繁荣更是达到了顶峰,算下来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同时大圩古镇也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早在六百年前,它就以其“大”成为了广西四大圩镇之最。
大部分古镇的发展都与水运离不开关系,大圩也是如此,古代的时候就成为了“水陆码头”,那时这里可谓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镇子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商铺,只是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沉寂了下来,而在抗战时期还被称为“小桂林”。若是走在古镇里面,看着斑驳古老的房屋墙壁,街道两旁林立的各种商铺,似芹唤乎还能感受到古时大圩的繁华。
因为境内的景色依然古朴原始,所以此处还受到了许多影视剧的喜爱,电影《刘三姐》就曾在古镇里面取了很多外景,若是对电影感兴趣的人也可以来古镇里面探寻一下剧里的痕迹。而且古镇里面还保留着许多以前的传统文化风俗,比如龙舟赛、桂剧等等,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今古镇已经成为了个小有名气的旅游胜地,很多人去桂林玩耍的时候,也爱去大圩古镇里面转一转,大家有没有去过大圩古镇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大圩古镇在什么地方?
大圩古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南18千米处,距灵川县城30千米,地处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古风浓郁。面积193.78平方千米,大圩古镇是桂北的水陆码头,北通湘、赣,南达梧、穗,为桂林东郊农副产品和舶来品的集散地。大圩古镇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是丛乱百里漓江和漓江东线旅游的一个重要人文景观。
灵川县景点
古东森林瀑布、桂林市逍遥湖景区、龙门瀑布、漓水人家、灵川江头古民居等。
1、古东森林瀑布:位于桂林市灵川县大圩古镇南,桂林至冠岩旅游公路8公里处,距桂林市25公里,是一个新开发的旅游景区。景区是以地下涌泉汇集形成的多极串连瀑布,瀑布比漓江水位还高180米,尚能喷涌。
2、桂林市逍遥湖景区:位于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距市区20公里,距漓江2公里,是桂林旅游东线的一颗明珠。景区占地3000亩,游览线路长约3公里,属于以山林、山溪、山间之湖组成的自然生态景区。
3、龙门瀑布:位于灵川县青狮潭东源村村委畔头村,距离桂林市55公里。龙门瀑布是由多级瀑布汇集而成,以生态旅游、环保旅游、民族风情、农家美食、农业观光为一体化的生态旅游景区。
4、漓水人家:位于灵川县大圩镇潮田河畔,距桂林市区19公里,是一个集文化、旅游、农业、生态于一身的旅游综合体。它是一个以桂北风情、古民居建筑艺术、民间传统工艺为主题的村落。
5、灵川江头古民居:建村历史达800多年,现有80余座620多间砖瓦结构民居,其中60%以上属明清年代的建筑。尤其是清朝时的房屋一律青砖包墙到顶,房宇高大宽敞、筑艺高超、气势恢宏。
广西省临川县大圩镇抗战时期有"小桂林"之称的由来
是灵川,大圩古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距灵川县城30公里,地处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古风浓郁。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抗战桂林是大后方,以前桂林主要靠水运,大圩古镇渡口是交通要道,可南下梧州、广东,北达湖南、江西,是桂林的后方,所以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
急求广西省临川县大圩镇的资料
首先,大圩是灵川县的,古镇来着,过河有个毛洲岛,可以吃烧烤,还有古东瀑布什么的。
大圩古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距灵川县城30公里,地处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古风浓郁。
面积193.78大圩古镇
平方公里,大圩古镇是桂北的水陆码头,北通湘、赣,南达梧、穗,为桂林东郊农副产品和舶来品的集散地。
大圩古镇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
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是百里漓江和漓江东线旅游的一个重要人文景观。
编辑本段具体介绍
大圩古镇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
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宾阳的大圩古镇
芦圩、苍梧的戎圩、贵县的桥圩)之最。
大圩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 24'30''--1100 25'30'',北纬250 10'50''--250 11'05''。
行政区划面积193.78平方公里,总人口5.16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5万人,耕地35.2公顷。
下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61个自然村。
大圩古镇是水路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集市贸易集散地,东有潮田新河,与福利的马河相接;西连相思河,可至永福;北面的漓江贯串着桂林、兴安、阳朔、平乐、梧州,可上达湖南,直下广州。
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
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
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
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古镇现在还保留着许多竹编作坊、草鞋作坊、传统的丧葬用品店、草医诊室、老理发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
编辑本段大圩古镇-历史
大圩古镇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
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
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大圩古镇
存完好的老房子。
古镇现在还保留着许多竹编作坊、草鞋作坊、传统的丧葬用品店、草医诊室、老理发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
闲着无事的老人们或是在街边看些发黄的书,或是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平静地生活着,守望着这最后的古老。
大圩古镇风光(1)(20张)明清时,大圩已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行应有尽有,明初解缙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市,百尺清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昏后,壮人荷叶裹盐归”。
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有名的广东、湖南、江西会馆及***寺等。
到民国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条大街,即: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泗瀛街、建设街。
沿江亦形成十多个靠码,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之说。
铺面商号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称。
体现出当时大圩的繁荣状况。
沿江约2华里的老街多用青石板铺设路面,基本保持当年的格局和风貌,风格别具。
有二进、三进的深宅大院。
长约1公里的青石板街、河卵石拼花的道路依旧古香古色,石板路旁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
街区之间的隔火墙,沿街骑楼,可拆卸的木结构铺面等,使沿街的古风依旧。
镇内还有许多名人的活动遗迹,当年孙中山北伐时,到桂林设立大本营就是在大圩塘坊码头(1921年12月4日)起岸,并在江边扎台发表演说。
灵川最早的***组织--***桂林东乡区委员会和***毛村支部就是1928年8月在大圩建立的。
毛洲磨盘山下还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墓地。
编辑本段大圩古镇-特色
大圩古镇大圩镇中的民居建筑南低北高,临江依山而建,多为三进、四进式建筑,外通码头、巷道,内通商业古街。
大圩古镇
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
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
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
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后院临江并建厨房和厕所,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
石板路旁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
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
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
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
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后院临江并建厨房和厕所,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
到大圩,万寿桥是必去的地方。
万寿桥诗建于明代,是一座石块砌起的石拱桥,桥面的石头已被磨得溜光发亮,间杂些许小草,古朴自然。
桥的西面是漓江,是欣赏漓江及对岸螺蛳山的极佳位置。
编辑本段大圩古镇-景观
万寿桥万寿桥,是大圩古镇的著名景点,万寿桥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是一座石块砌起的石拱桥,位于马河与漓江汇合处,桥体稳健古朴,1986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面的石头已被磨得溜光发亮,间杂些许小草,古朴自然。
大圩古镇
桥的西面是漓江,是欣赏漓江及对岸螺蛳山的极佳位置。
另外还有高祖庙、***寺、祠堂、廖宅(东方街47号)、黄宅(民主街28号)、李宅(民主街37号)等各具特色。
大圩四周有社公山、景山、磨盘山。
镇西毛洲,四面环水。
大圩还有盛产柑橘橙袖的大果园,风景优美,田园如画。
大圩古镇风光(2)(12张)2001年建设桂林至磨盘山码头旅游公路时,在大圩镇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古墓群,7座古墓排列成天上的北斗七星状,而且各墓封土堆的大小与星星的亮度有关联,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
古墓群位于大圩镇马山东麓(俗称七星坡)。
当地老百姓流传,此墓群是靖江王的宗室--附近村屯中朱姓人的先祖坟墓。
虽然古墓与七星的关系至今还是一个谜,但从古墓中出土陶盒、陶罐、青铜剑、铁斧和石璧等随葬品看,关于此墓群是靖江王宗室之墓一说系谬传,它与1974年发掘的平乐银山岭战国至西汉墓有相似之处,应属同一时期的墓葬,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编辑本段大圩古镇-风俗
灵川狗肉大圩古镇的风味小吃及传统的文化、娱乐、和民间习俗,也使游人留连忘返。
端午节,大圩的龙舟赛是传统的项目,桂剧、彩调、龙船歌、送船歌等等,更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曲目。
大圩镇饮食文化依托灵川美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正宗的狗肉系列和大圩漓江清水鱼为主,众多美食之中,尤以正宗灵川狗肉为最。
特别是1991年荣获中国首届民文化博览会“最佳饮食文化奖”后,更是名扬天下,蜚声中外。
形成了南狗(灵川狗肉)北鸭(北京烤鸭)的中国饮食文化大观。
大圩古镇的酿酒从明代开始就很出名、至今为止很多桂林市民仍然对当地的土米酒赞不绝口。
酒的度数从28度到55度不等,口感纯正、醉也不上头是大圩古镇土米酒的特征。
酒糟还会用来喂猪,基本没有什么浪费的现象。
编辑本段大圩古镇-周边
父子岩大圩古镇依托大桂林的特色旅游路线,因此周边景区非常多。
父子岩东南有父子岩,位于漓江与相思江汇流处,田园似锦,风光如画大圩古镇
,江边有一小山,山下有洞,高约8米,宽约4米,深约20米,面积100平方米。
洞中有大小钟乳石各一,酷似人像,洞口一石稍小,如儿童端坐南壁,洞中巨石像光头老人的是父亲。
据说父子岩的由来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有父子是造船技术能手,因不愿受官府压迫遁入山中,久而化为石像。
熊村大圩镇的北面仅8公里处,还有一座古老的圩场:熊村。
2001年广西发掘出南北朝宋代(420年-479年)“地券”共五块,其中的2块便是熊村人建房挖墙基时发现的。
磨盘山大圩镇对岸最具特色的是磨盘山,层层叠叠,象一副巨大的石磨,据考证,磨盘山的层次是分明是以成万年前海底沉积物逐年堆积的结果。
磨盘山下还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墓地。
编辑本段大圩古镇-旅游提示
交通:桂林市区去大圩古镇只有15公里的路程,在桂林火车站旁边的桂林长途汽车总站坐开往冠岩的专线车,4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票价4.5元左右。
票价:古镇不设门票,自由参观。
桂林大圩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桂林大圩旅游景点大全介绍作文
桂林旅游有哪些景点
桂林著名的景点有:
1.桂林漓江风景区
漓江位于中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于珠江水系。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的岳城岭漓江,见过猫儿山。猫儿山是一个森林美丽、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的地方。漓江上游干流称为刘冬;流向司门前附近,南至兴安,东至黄柏江,西至川江,汇流称为榕江;自榕江镇惠玲运河之水,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桂林到阳朔的水道约83公里,称为漓江。
2.桂林象山风景区
象山,原名骊山,位于广西桂林桃花江和漓江的交汇处。它因一只巨象站在河边,伸着鼻子喝漓江的甘泉而得名。它被誉为桂林山水的象征。香山以其神奇而闻名。它的神奇之处,首先是看起来像一个完美的神灵,其次是在鼻子和腿之间的水附近创造了一轮明月,构成了“香山水月”的奇观。
3.桂林王城风景区
靖江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西岸。它是明朝靖江王朱守谦的藩属府。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完成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靖江城周围有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靖江王城位于桂林市中心区域,所以有“看尽王城,便知桂林”之说。
4.桂林两江四湖风景区
指桂林周边的水系,由漓江、桃花江和四个湖泊组成,即杉杉湖、榕湖、桂湖和龙牧湖。江湖烟波浩渺,两岸青柳依依,山水情深。到了晚上,灯光明亮,更加美丽奇妙。在此期间,你可以欣赏28座美丽的桥梁和100处古典景观。
5.桂林七星风景区
七星景区位于桂林漓江支流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5公里。占地约134.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84%,是桂林地区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风景最集中的综合性景区。历史的博大精深汇聚于七星,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展现于七星。堪称桂林山水文化的缩影模做,桂林城市的绿肺,桂林山、水、洞、石、院、建筑、文物的集大成者,桂林山水的缩影。
桂林城市旅游景点介绍
桂林城市旅游景点介绍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错的,清秀的山,荡漾水,确实是天下少有。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桂林城市旅游景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漓江
上旦悉衡游景点
桂林美最美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这百里漓江,依据景色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景区
第一景区:桂林市区至黄牛峡。两岸奇峰林立,城镇、农村、田园错落分布,景观多样,是观赏远山近水与人文民风的佳处,构成了画卷的开头部分。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第二景区:黄牛峡至水落村。夹岸石山连绵不断,奇峰围峦映带,是漓江风光的精华所在,构成画卷的主体部份。主要景点有望夫石、草坪帷幕、冠岩幽府、半边渡、鲤鱼挂壁、浪石风光、童子拜观音、八仙过江、九马画山、青峰倒影、兴坪佳境等。诸多景点中,冠岩水府、九马画山、兴坪佳境最令人兴奋,令人陶醉。
第三景区:水落村至阳朔。两岸土岭青葱,翠竹、茂林、田野、山庄、渔村随处可见,给画卷添上了幽美的田园色彩。
漓江风光的美,不仅充分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而且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同时漓江有着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自然有它不同的神韵。晴天的漓江,青峰倒映特别迷人。可烟雨漓江,赐给人们的却是另外一种美的享受;细雨如纱,飘飘沥沥;云雾缭绕,似在仙宫,如入梦境。
中游景点
望夫石望夫石右岸山上有两个石人,高山上的是丈夫,小山上的是妻子,像是背着孩子在望丈夫,名望夫石。传说是一对船家夫妻,行船到此,水枯搁浅,船上斗来吃完,上山看有无船来陆哗好求救,结果没有等到,双双化为石头。
草坪船到草坪,但见两岸奇峰挺秀,水碧山青,茂林修竹,一派葱翠。在漓江的整个游程中,这里算得是观景高潮的“序幕”。游船前行,但见两岸疏林如画,山村炊烟处处,风景宜人。倒影江中的疏林、群峰、远山,有如淡墨浑挥,化入天际,沉入水中。船浪过处,又如卷动的山水画卷。若逢阴雨天气,“烟云绕万峰”,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
冠岩左岸一山,似古时紫金冠,山脚有岩洞,为地下河出口,一脉清流注入漓江。明蔡文《冠岩》诗道:“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中有一脉清流出,不识源头何处来?”经岩溶地质研究所运用示踪学的原理,在冠岩8公里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地下河的源头。
鲤鱼挂壁在杨堤看前方悬崖,下方大石壁上,有条红鲤鱼的图形,巨鲤像在溯江而上,名鲤鱼挂壁。
绣山过了冠岩,山石色彩多样,红、黄、赭、绿交错,色彩斑斓,如织似绣,名绣山。
仙人推磨在海豹山旁边,有座小山,顶上的岸石,形似人在推磨,称为仙人推磨。
半边渡右岸峭壁如削,无法筑路,人们在岸边摆渡往来。此地江山成一绝,削壁垂河渡半边。
桃源赏月右岸桃源村,前拥翠竹,后立青松,三月桃李争艳。村后月亮山顶有个大圆洞,如月挂山头,富有诗情画意,此景名桃源赏月。这便是伟说中伏波将军“一箭穿三山”射穿的第三个洞。
鼓椎山左岸边有两块圆形巨石,大者曰锣,小者曰鼓;右岸两座挺拔的小山,一名锣锤山,一名鼓棍山。此处叫锣鼓滩。
杨堤村后一山两峰,形似倒挂的羊蹄,当地谐其音,地名称为杨堤。杨堤景色很美,为乡政府所在地,又是枯水期游人登船的码头。
鸡笼山右岸一座小石山,上尖下圆,像是南方的'竹编鸡笼。还开有一个门,名鸡笼山。左岸石壁上,有一排小石洞,好像是一群小鸡往回赶。
童子拜观音左前方有许多山峰,中间一个尖峰,形似观音菩萨,名观音峰;在观音峰前下方有一小山,像是童子对观音低头朝拜。卓笔峰右岸临水处,有一小尖峰,均匀直立,极像大毛笔,名卓笔峰。
八仙过江右岸八个山头,光头大肚的象铁拐李,铁拐李旁边是曹国舅,曹国舅下来戴帽的是何仙姑,还有韩湘子、吕洞宾、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名八仙过江。八仙又像威武的将军,名将军升帐。漓江风光,自古有名,八仙或将军们慕名而来,留连忘返。
九马画山左前方九峰相连,山面如削,石壁上有白、黄、灰、黑等色,色彩斑斓,呈现出马的画像,名画山;马图最多可见九匹,又名九马画山。仔细端详,画面出现各种形态的骏马,有静静伫立的,有低头饮水的,有昂首嘶鸣的,有扬蹄奔跑的。正上方那一匹大马,在低头饮水,尾巴高翘,有人认为尾巴像马头,正在向前奔跑。一般人可见三、四匹,要看出九匹来,可不容易。民谣说:“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有几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传说画山九马来自天宫,当年孙悟空不愿当弼马温,反下天宫后,神马走脱在此,不愿离去。画山奇丽,清徐《画山》诗云:“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
青峰倒影船过画山,江面开阔,水平如镜,岸上翠竹成林,青峰倒影,美不胜收,”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在烟雾中,像披上轻纱,层次分明,诗情画意,到处是天然的水墨图景。
乌龟爬山左岸山头上,有块岩石似只乌龟,当游船前行时,这龟徐徐上移,仿佛向顶上爬,名乌龟爬山。
骆驼过江右岸三座山峰相连,像一只缩着颈子的双峰骆驼,似向江边走来,名骆驼过江。
尼姑和尚斗嘴回首看,对岸罗汉山上两峰,一峰肥大,一峰瘦小,传说肥大的是和尚,瘦小的是尼姑,两人在对面吵架,称为尼姑和尚斗嘴。
孙悟空吃仙桃画山后面,山有有块岩石,很像猴子在吃东西。传说孙悟空做了齐天大圣,管蟠桃园,正自在受用,名孙悟空吃仙桃。
兴坪佳境左岸的兴坪镇,是隋唐以前古熙平县县治所在地,是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兴坪依山面水,奇峰环绕,兴坪河在此汇流漓江,景色荟萃,古有”阳朔山水在兴坪“之说,是漓江风景的佳绝处。
七仙女下凡黄布滩与猪皮滩之间,有一段江面波平如镜,船家称为”黄布纹水“。右岸七个山峰,婷婷玉立,传说是玉皇大帝的七个女下凡到此,留恋美景,不愿返回天宫,化成了七座秀丽的山峰,名七仙女下凡。
下游景点
美女照镜向螺蛳山右边望去,有一前一后两座小山,后山峰上有块圆圆的地方没有长草,象姑娘的脸,眼睛、鼻子、嘴巴可风,前山象一面支起的镜子,姑娘披着长发,正在对镜梳妆呢,名美女照镜,也叫对镜梳妆。
书童山过碧莲峰,穿行阳朔大桥(观莲桥),便见书童山,挺拔于田家河与漓江汇合处,似一个娴静端庄的少女,婷婷玉立,倒影江中,清奇无比。半山处,有一块夹缝矗石,高丈余,似捧书诵读的书童,因名书童山。
天水寨与鲤鱼山隔河相望的是天水寨,山上有古寨,设有五门,寨子里有小盆地,可容千人,还有一泉,各夏不柘,可供千人饮用,因名天水寨。
秀才看榜从书童山下行不远,可见灵人山中峰,有一石耸立,似身着宽衣、头戴纱帽的古人,面朝对岸的白肚山,好象举子对榜沉思,因名秀才看榜。
螺蛳山正前方岸上,一山上尖下圆,山上有圈圈螺纹,活象大海螺,名螺蛳山。
鱼村幽景左岸是渔村,竹木葱郁,村后峰峦起伏重叠,天水寨的残垣门墙,清晰可见。渔村一带,奇峰壁立,藓苔挂满石壁及钟乳石。游船到此,顿感清凉爽快。壁纹奇形怪状,有如古树老干,有似花边图案。右岸的笔架山,三峰并列如笔架。沙湾洲白沙环江,沙明水清,渔人静钓。
雪狮岭过秀才看榜,有个木山村,村左右各有一岭。左岭长满米锥、蜜柚等树,青葱茂绿,远看如狮子伏卧江滨;村右一岭,依江而起,草木丛山,名雪狮岭。二岭合称”雪岭双狮“,或”双狮抢球“。是阳朔县城附近的览胜佳地,有”要看好风景,登上雪狮岭“之说。
漓江鸬鹚在渔村两岸,时见漓江鸬鹚,俗称鱼鹰、水老鸦,体羽黑色带有金属光泽。游船到此,可见左岸崖壁下竹排上,停息着鸬鹚;右岸边停着竹排,沙滩上渔人和鸬鹚悠然自得。有时可以一睹鸬鹚凌波的风彩,渔民撑着竹排,上面停着几只鸬鹚,拍打翅膀,盯着水面,猛地跳下江中,潜入水底,不一会儿,嘴里叼着银光闪亮的鱼儿跳上竹排,饶有情趣。
水落村瀑布前面水声哗哗,是水落村。村岸有一急流悬泻漓江,落差近10米。是阳朔沿江最大的瀑布,若到雨季,瀑声轰轰,水花腾空飞舞。
狮子骑鲤鱼过螺蛳山,前面有座大山,象条鲤鱼,有头有尾,白白的鱼肚子,背上长着鱼鳍,名鲤鱼山。鱼鳍又象骑在鱼背上的狮子,称为狮子骑鲤鱼。
碧莲峰是阳朔的主峰,山势嵯峨,树木满山,茂密青翠,象一朵浴水而出、含苞待放的碧莲花。因山壁上有处光滑如镜,又名鉴山。
鲤鱼翅离开狮子骑鲤鱼,前行里许,就到鱼村渡口。江滨耸立一山,形似鲤鱼背翅,名鲤鱼翅。远看山形,象一尾大鲤鱼,头、尾、翅均观。
阳朔西街
阳朔西街位于广西阳朔县城中心,全长517米,宽8米,大理石路面,呈弯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荟萃各种旅游纪念品、小吃于街市。其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夜景更是风情万种,风俗浓郁。
阳朔西街又被戏称洋人街,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镇建筑规模,但却显现着国际情调的人文景观。
这里的酒吧、饭店、网吧、工艺品书画店等装修风格大多中西合璧,有外语招牌,工艺品书画店、饭店、酒吧的服务员、普通居民以至于街上卖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就给西街染上了一笔异域色彩。在西街的每一个角落,您会经常看到三五成群不同肤色的旅游者临街围坐在一起喝啤酒、品咖啡、嬉戏聊天,还有那不受当地计划生育限制的中国母亲和西欧国家的父亲,领着混血儿在街上玩耍。
西街东头是漓江的重要口岸——漓江码头,旅客游完漓江后均从此处上岸。
上世纪80年代初,便有被当地人称为“背包老外”的外国自助旅游者陆续来到阳朔。他们逗留的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则一年半载,一般住三五个星期。住的时间最长的是荷兰的麦克先生,他1991年来到阳朔,除了办签证以外,一直住在这里写作。美国的杰米先生5年间来过8次,同是美国人的特里先生则一家4口住了10个星期。他们到居民家租房住,自己买菜做饭,学做中国菜、学习中文,回国时还带走了全套的中国炊具、餐具,说是要经常做中餐。美国人雷达先生说,阳朔风景优美、空气新鲜,又具城乡结合的特点,人们朴实友好,物价低廉,且当地会说英语的人很多,使我们这些“老外”在这里生活没有异域感。雷达先生也一下住了半年。
近些年,来阳朔旅游的“背包老外”迅速增加,每年都在6万人之多。他们大都是学生、学者或打工族,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游人的增加刺激了阳朔旅游服务、旅游工艺业的繁荣,特别是西街、滨江路,仿西方旅游餐馆的旅店、咖啡馆、西餐馆就有几十家,专卖旅游工艺阳朔西街
品的店铺、摊点近千家。西街成了在阳朔逗留的西方自助旅游者们的主要活动区域,街上的洋人甚至比当地的人还多,“洋人街”由此成名。要和洋人做生意,就得与洋人有语言交流,学外语就成为阳朔人的热点。据统计,阳朔全县懂外语的生意人就有几千人。县里办的两所旅游职业学校和一些社会办的外语学校大受人们的欢迎,一些居民、老人甚至农民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外语。“背包老外”多了,住的时间长了,也就衍生出一些爱情故事。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就有七八十个“背包老外”与阳朔青年男女成婚。一个小小的县城有如此多的异国情缘,在广西是少有。每当夜幕降临,“洋人街”上的西餐馆、咖啡馆及街道两旁一张张小桌边,都围坐着老外们,或三五成群,或两人对坐,或放单独处,悠悠饮着啤酒,细声闲谈,享受一份宁静。
;
大圩古镇的主要景点
大圩镇上的石板路大概有15000块青石组成,路旁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后院临江并建厨房和厕所,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服。
古镇所有的房屋都是砖木结构,房门是一排木板,早晨把木板拿掉,家里的一切是透明的;到了晚上,再把木板装上,就与外界隔绝了。这些房屋,每栋都有数百年的历史。走在石板铺成的街道上,房前有“咕噜噜”吸着水烟的老人以及趴在老人脚边打瞌睡的黄狗;肩上站着两只鱼鹰的渔夫穿着草鞋,从你身边走过,去江边捕鱼;有相邻的妇女在拉家常,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行进的脚步,生活显得非常平静,然而却很温馨。
踏着石板路漫步在古镇老街,你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两旁的老房子向你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古镇上还保留着许多竹编作坊、草鞋作坊、草医诊室、老理发店等一批古老店铺。闲着无事的老人或是坐在街边看些发黄的老书,或是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平静地生活着,也有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如装配直流频闪灯等。
石板路建于民初,沿岸而建。长2.5公里,宽2米,多用青石板镶铺而成,共计用料1.5万块;其中0.5公里为卵石铺筑。古风古韵,现基本完好。沿路建房,砖木结构;高檐长台(铺台),前店后室,窄深如筒,俗称“筒子屋”。沿路共设8街: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福兴街、泗瀛街。后街名多有更易。
万寿桥,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单拱石桥,位于马河与漓江汇合处,桥体稳健古朴,为县重点保护文物。古朴的大圩镇,使电影刘三姐在此取了很多外景,十几部电影,电视剧均在这里进行外景拍摄。另外,镇人的风味小吃及传统的文化、娱乐、和民间习俗,也使游人留连忘返。端午节,大圩的龙舟赛是传统的项目,桂剧、彩调、龙船歌、送船歌等等,更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曲目。所有的风貌和习俗如今依然存在,有的更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是大圩商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虹式单孔拱石桥,它单拱昂立,横跨马河(涧沙河),东接泗瀛洲,西连青石板街,远望似青龙卧江,近看桥影如月,气势非凡;与两岸古朴的民居相依,具小桥流水的典雅妩媚。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初为木结构三拱板桥,后毁于水灾,清初修复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重修为单拱石桥至今。桥全长29.6米,高7.1米,净跨16.8米,两边各有二十余级台阶,桥面以青石板嵌成,两侧有护栏,四角有四个造型美观别致的石狮(文革中被毁),总体造型非常美观。清末民初,作为桂北水运码头的大圩,商贸繁荣。万寿桥旁的隆安街(今东方街)及一侧的河滩就是大圩的主要墟场。大圩古镇共有13个码头,比桂林市的码头还多5个,它们是寿隆寺码头、更鼓楼码头、清真寺码头、社公码头、石鸡码头、大码头、渡船码头、狮子码头、塘坊码头、五福码头、秦聚利码头、鼓楼码头、卖米码头。这13个码头分别与镇区垂直合而伸入江中,格外引人注目。
码头多用料石镶砌,亦有因礁而设者。它们长10余米,宽约3米,皆伸入江底,浮出水面,呈长方形平台状。比起桂北一般圩镇的码头来,它们显得稳重,大气;若与武汉的江岸码头,北海的深水码头相比,则显得小巧玲珑,古朴秀美。它们顺江排列,而两者之间却并不等距,具有一种错落感,富有美学价值。码头靠岸的一端,多连有一段平地,或古榕浓荫,或龙亭飞角,或丹桂飘香,或凤竹摇曳,兼有实用和观赏价值。码头与镇区均有巷道相通,依坡砌级,石板铺路,高墙夹拥,逼深邃,天光一线,给码头平添一种纵深感和活力。 2001年建设桂林至磨盘山码头旅游公路时,在大圩镇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古墓群,7座古墓排列成天上的北斗七星状,而且各墓封土堆的大小与星星的亮度有关联,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古墓群位于大圩镇马山东麓(俗称七星坡)。当地老百姓流传,此墓群是靖江王的宗室——附近村屯中朱姓人的先祖坟墓。虽然古墓与七星的关系至今还是一个谜,但从古墓中出土陶盒、陶罐、青铜剑、铁斧和石璧等随葬品看,关于此墓群是靖江王宗室之墓一说系谬传,它与1974年发掘的平乐银山岭战国至西汉墓有相似之处,应属同一时期的墓葬,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大圩古镇简介游玩攻略
大圩古镇在广西众多景点中是不出彩的,提起广西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桂林,它在其中是不被熟知的,圩古镇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并且这个小镇至今还保留着浓浓的古代文化气息。
古镇介绍
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模罩四大圩镇(宾阳的芦圩、苍梧的戎圩、贵县的桥圩之最。
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大圩古镇存完好的老房子。古镇现在还保留着许多竹编作坊、草鞋作坊、传统的丧葬用品店、草医诊室、老理发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闲着无事的老人们或是在街边看些发黄的书,或是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平静地生活着,守望着这最后的古老。
在哪里
大圩古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南18千米处,距灵川县城30千米,地处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古风浓郁。面积193.78平方千米,大圩古镇是桂北的水陆码头,北通湘、赣,南达梧、穗,为桂林东郊农副产品和舶来品的集散地。大圩古镇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是百里漓江和漓江东线旅游的一个重要人文景观。
怎么去
桂林市区去大圩古镇只有15公里的路程。
在桂林火车站旁边的桂林长途汽车总站坐开往冠岩的专线车。40分钟左右即到达,票价约4.5元。
旅游景点攻略
万寿桥
万寿桥是大圩古镇的著名景点,它单拱昂立气势不凡;与两岸古朴的民居相依,又不失小桥流水的典雅妩媚。万寿桥坚固美观,为典型明代单拱石桥。1986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桥位于镇区东段。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初为木结构三拱木板桥,曾两次重修。清光绪年间改建为单拱石桥至今。桥面以青石板嵌孝碧成,两侧有护栏,四角有四个造型美观的石狮。桥面与桥拱均呈半月状。
父巧码举子岩
东南有父子岩,位于漓江与相思江汇流处,田园似锦,风光如画,江边有一小山,山下有洞,高约8米,宽约4米,深约20米,面积100平方米。洞中有大小钟乳石各一,酷似人像,洞口一石稍小,如儿童端坐南壁,洞中巨石像光头老人的是父亲。据说父子岩的由来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有父子是造船技术能手,因不愿受官府压迫遁入山中,久而化为石像。
大圩镇对岸最具特色的是磨盘山,层层叠叠,象一副巨大的石磨,据考证,磨盘山的层次是分明是以成万年前海底沉积物逐年堆积的结果。磨盘山下还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墓地。
大圩古镇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始建于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并不宽,脚下是磨平的青石板路,两旁的老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不少古老的手工作坊,如竹编、草鞋作坊及草医诊室、老理发店等还保留着,历史沧桑随处可见。古镇十分静谧,大多老宅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更显几分与世无争的模样。
OK,关于桂林市灵川大圩旅游景点介绍和灵川大圩古镇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