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邓艾灭蜀路线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国邓艾灭蜀路线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邓艾是灭蜀功臣,他最后下场为什么那么惨?
卫瓘就是活着的最大的官了。但是邓艾毕竟没有谋反,同时还是伐蜀的大功臣,卫瓘担心将来,邓艾会对自己不利,同时还要分摊伐蜀的功劳,卫瓘就动了除掉了邓艾的心思。
所以必须除之而后快,可以说邓艾虽然很会打仗,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不像司马懿那样懂得功成身退,以至于落下把柄,最终被钟会诬陷惨死。
因为姜维主力在剑阁被钟会拖住,邓艾却率军奇袭成都,抢了灭蜀头功,钟会因此与邓艾有了矛盾。同时邓艾居功自恃,姜维投降钟会以后,从中挑拨,致使矛盾加重。
然而,邓艾在灭亡蜀汉后,很快就被杀了,邓艾立下那么大的功劳,为何会被杀呢?邓艾在军事上非常杰出,是名将,也可以堪称军事家,打仗非常厉害,然而,邓艾在政治上却非常迂腐,甚至是愚蠢,没有政治远见。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邓艾并无谋反之心。因此,当邓艾被钟会等人逮捕后发出了这样的一句感叹:“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于今日矣。”他认为自己是个忠臣,现在却落得如此下场,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白起还要冤。
邓艾在灭蜀后完全被胜利的果实冲昏了头脑,完全不知道危险正在慢慢的靠近他。
邓艾灭蜀为何不走大路而取道阴平
其中偷渡阴平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策略,其实邓艾敢铤而走险还是因为蜀国给出的破绽太多,所以根本就没有做好防守的准备,导致最后邓艾直接直捣黄龙,刘禅无心再战选择投降。
因为邓艾的“天降神兵”,蜀汉从君主到大臣再到将校都被吓坏了。要想防守,必须要有一场胜利,至少是一场无坚不摧的战斗,才能稳定军心,然后坚持下去。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诸葛瞻奋勇杀敌。
邓艾建议,直接从阴平的小径绕道到剑阁西部百里处,那里离成都大约三百多里,可以派遣奇兵直接闯进蜀汉的腹地。
阴平地势险要,粮草押运艰难,魏军决定偷渡阴平那么剩下的路就只有一条——攻破蜀国,邓艾也是打算破釜沉舟。偷渡阴平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兵力损失,但是即使如此到达阴平的魏军军队人数基数必然还是不小的。
后来蜀国愈加的弱小,而魏国也越大强盛,魏国由防守转为进攻,最后大举进攻蜀国。当时姜维在剑阁关抵挡魏国的进攻,剑阁易守难攻,魏国攻打不进去,钟会就想要退兵,邓艾提出一个计策,就是偷渡阴平。
于是邓艾选择与钟会分开,率精兵绕山路,偷渡阴平,斩杀掉镇守在绵竹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及张遵等人。
邓艾灭蜀偷渡的阴平是现在的哪里呢?
甘肃省文县。阴平,古地名,在剑门关以北(现今甘肃省文县境内)。三国时,邓艾奉命攻伐蜀国,久攻不利,邓艾则回军景谷道,到达阴平郡,走数百里险要小道,到达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
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都,即今甘肃文县的鹄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阴平古道(10张)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乡),全长265公里。
邓艾偷袭成都走的阴平道至今都还在,阴平是现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非常险要,也是整个邓艾大军能够偷袭成功的关键。
三国时期的阴平,主要位于今甘肃省陇南市文县。 文县属甘肃省陇南市,因沿袭古文州文而得名,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与四川、陕西交界,秦巴山地,甘肃南大门。
邓艾偷袭成都走的阴平道至今都还在,阴平是现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非常险要,也是整个邓艾大军能够偷袭成功的关键。邓艾是三国时的曹魏名将,早年得司马懿赏识,所以崛起。
魏灭蜀之战经过
1、钟会率魏军进驻涪城,另派胡烈、田续、庞会等追赶姜维。姜维再退到郪县,得知真实情形后,姜维便率廖化、张翼、董厥等人投降钟会军。魏灭蜀之战结束。
2、赵广的确死于魏灭蜀汉之战中。赵广曾跟随姜维去往沓中,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军队攻打蜀汉时,魏军将领邓艾攻打沓中,赵广在战斗中被杀身亡。公元263年,魏国国内经过一番修整后,实际的掌权者司马昭决定出兵蜀汉。
3、魏灭蜀之战,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公元263年,魏将钟会、邓艾率军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曹魏大军被蜀军阻于剑门关外,准备退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