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后宫参观指南青岛天后宫参观指南最新
青岛市天后宫
青岛天后宫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1996年青岛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一号议案,决定维修并合理利用天后宫。遵照文物“修旧如初”的原则,青岛市政府拨巨款将其重新修复,并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1998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位于市南区太平路19号,天后宫院内,是一处集收藏、研究、展示青岛地区民俗文化、海洋文化与妈祖文化于一身的公益性博物馆,建馆以来秉承“保护、传承、繁荣、发展”的办馆理念,开展民俗研究、弘扬民俗文化。使其成为了本地最富有特色、纯正质朴和最贴近市民生活的民俗文化家园和北方妈祖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为实现文明有序参观,同时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请祥薯您来馆参观时,严格遵守场馆参观规定。
一、开谨耐者放时间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9:00—16:30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9:00—17:00
(注:全年周一闭馆,适逢法定重大节假日正常开放。)
二、预约方式
场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所有观众须现场扫描预约二维码或通过美团平台(搜索青岛天后宫)进行分时段实名预约,预约成功后生成验证码,凭有效验证码入馆。未网上预约的观众,谢绝入馆。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青岛天后宫)美团预约入口
三、防疫政策
所有观众须出示本人健康码并扫描“青岛一码通”,显示绿码方可入馆,红码、黄码禁止入馆。场馆疫情防控政策,依照青岛市市南区疾控中心发布的防疫政策执行。
1.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采取凭有效身份证登记、亲友代办等代替亩枯措施,并出示健康码等。
2.入馆前,请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如体温37.3℃或伴有咳嗽、气促等症状,禁止入馆。入馆后,若身体不适,请及时联系工作人员。
3.参观时,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严禁聚集和饮食。
4.未佩戴口罩、不接受体温检测、不配合防疫检查等的观众,谢绝入馆。
四、注意事项
1.为加强对文物建筑的保护,青岛天后宫每日最大承载量3542人,瞬时最大承载量315人,疫情期间根据有关规定限流。
2.本场馆(院)禁止吸烟,禁止一切明火。
3.请勿将各类禁限带物品及宠物带入场馆。
4.幼童、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者须由成年人看护入馆;醉酒者、限制行为能力者、衣履不整者谢绝入馆。
5.展厅内禁止使用闪光灯、三脚架、自拍器等设备。
6.在场馆(院)内进行讲学、调查、摄录等活动,请提前向馆方申请,依照规定获得许可后方可实施。
7.严禁翻越围挡护栏、触摸展品,请自觉爱护展览、服务设施,如造成损坏,须照价赔偿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参观时请勿奔跑、追逐、打闹、攀爬、躺卧、大声喧哗。
9.保持场馆卫生,请勿乱扔杂物,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10.如遇我馆重大或临时性活动,须遵从我馆安排;如遇各类突发事件,请服从工作人员指挥。
其他未尽事宜,请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五、特别声明
青岛天后宫常年免费开放,仅授权“美团”平台进行门票预约。除此之外,未授权其他任何第三方主体通过其运营平台发布场馆门票预售或代售、代预约,以及讲解服务、展教活动等销售信息。
关于中心场馆开放服务、讲解服务及展教活动等相关信息,请以青岛天后宫、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等官方自媒体公开发布为准。
咨询电话:0532-82869012
青岛天后宫有什么故事
天后宫
天后宫,俗称中国太庙,青岛市原有三处,一处在沙子口,一处在沧口,一处在现在的太平路上。前二个现已不存在了。天后宫内供奉的女神是“妈祖女神”。天后宫是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是一处集天后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著名人文景观,也是青岛前海风景线上的一处极具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历500多年风雨淘洗而幸存至今,弥足珍贵,堪称青岛口历史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现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
天后亦称妈祖,据传原姓林、名默,数弊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3月23日,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屿。据说林默自幼聪慧贤良,乐于助人,有预知气象变化、驱邪治病和泅水渡海的本领,常在惊涛骇浪中救助遇难船舶,极受远近人们的敬重和爱戴,被尊为“龙女”、“神姑”。她为专一行善,矢志不嫁,28岁重阳节那天登湄洲峰顶再未返回,人们传说她“羽化”成仙,就在此地立祠祭祀,称“通灵神女”。北宋时期湄洲湾一带海上贸易十分兴旺,航海者终年浮家泛海,随时可遇海难。传说当时有一名叫三宝的出国贸易商人,在启航前曾到神女祠拜祷许愿,三年海上往来,化险为夷,且获巨利而归,于是捐重金重修庙宇。据记载,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给事中路允迪奉命出使高丽(今朝鲜),途遇飓风,船只将覆,舟人急忙祈天求庇,空中忽现祥光,一朱衣女神飞舞桅端,瞬间风平浪静,转危为安。路允迪惊讶万分,询问部下是何神灵相救?船上一位福建莆田藉保义郎李振告知是湄洲神女搭救。路允迪深信不疑,还朝奏报朝廷,宋徽宗即下诏赐湄洲神女祠以“顺济”庙号。后经莆田藉丞相陈俊卿及地方土绅大力提倡,航海者广加传扬,又经历代朝廷褒嘉,自宋至清几百年间,先后36次叠奖褒封,封号由2字累加至64字,爵位由“夫人”而“妃”,而“天妃”,而“天后”,而“天上圣母”,直至无以复加。朝廷的含兆累累封赐,民众的代代敬仰,最终树立了天后作为海神至高无上的地位,使这一信仰逐渐超越福建传播全国,并随华人漂洋过海而走向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成为颇具世界影响的“海上女神”。
青岛的天后信仰,是由于青岛口与闽粤苏鲁海上贸易日益发展,从福建传播而来的。天后宫初建时称“天妃宫”,由胡家庄“胡善士”捐施土地,建成正殿三间和东西配殿——龙王殿、督财府。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宫内主持宿义明募集捐款进行初次维修,并扩建后院两厢,使天后宫后进院落初具规模。至今保留着的天后殿外廊和牌楼门所用的四根八棱石柱,尤能代表明代建筑风格。院内两棵银杏树亦为明代所植。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后地方长官春秋致祭天后,对青岛天后宫再次进行维修,并在前院中部增建戏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山东建立东海关,同治四年青岛建立分关,六月开始又一次重修天后宫,并重建戏楼。现存同治四年《募建戏楼碑记》记述了当时重建戏楼的情景:“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天后殿前旧有戏楼遗址,而栋宇全无,不堪适观……”。天后宫楼薯老族重建后,成了青岛口群众的一处文娱场所。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再次重修,现保存有修庙碑记:“盖闻天后以孝成神,以慈爱民,仁护海国,泽洽波臣,而旅客商人云集于此者,尤赖其鸿波不扬,惊涛顿息,故无不念以酬圣德焉。墨邑青岛口旧有天后行宫以妥神灵,不过粗具规模,未足以壮观耳……宏舸连舳,巨舰接舻,乃增其旧制,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阶级,节税耀新,金碧腾辉,可谓威镇四海……。今将众商捐资,诸船施助并督理之人勒于石,以垂永远。”从碑记来看,捐款者皆为富商和船主,可以看出这时青岛口已是“旅客商人云集于此”,较为繁荣的海港了。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天后宫又曾重修,又购置香火地二十亩,规模越来越大,今太平路小学一带均属庙产范围。
1897年,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将天后宫一带划为欧人区。周围村庄尽被拆除。当要拆毁天后宫时,激起青岛商民无比义愤,群起反抗。德国提督慑于中国人民的威力,于是决定将天后宫从欧人区迁往中国人居住的鲍岛区,并在馆陶路一带拨给地皮准备搬迁。可是未及迁徙,德日易帜,日本占领青岛后,再未提及天后宫迁徙一事。1939年,青岛商民集资对天后宫再次进行扩建,将戏楼钟鼓楼由前院中部向前延伸迁至现址,并在西院增建了殡仪馆。至此,天后宫经过七次重修已形成相当规模,共有殿宇十六栋,建筑面积一千二百多平方米,成为青岛市区唯一一处保持了明清风格的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新中国建立后,青岛天后宫交文博单位管理使用,多次在其中筹办文物展览。1982年,青岛市政府公布,将天后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青岛市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一号议案,决定《尽快修复并合理利用天后宫》。修复工作自1997年2月26日动工,主体工程当年年底竣工。天后宫共有庙宇 16栋,建筑面积 1100多平方米,仍保持清代雍正时的建筑面貌。现在天后宫的宫门,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进入宫内,左右两边为厢房,由通道向前,迎面便是正殿。院内有同治十三年立的修高碑一块,还有银杏两株,枝叶扶疏,春夏之际,绿荫满院,清静宜人。
青岛天后宫需要多少钱门票
青岛天后宫门票价格:5元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青岛天后宫,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0多年前初建成时,天后宫由三间圣母殿和龙王财神两配殿构成。后历经明、清、民国等七次维修扩建。1996年,青岛市政府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并将其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于199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
青岛天后宫现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二进庭院。其有正殿、配殿、前后两厢、戏楼、钟鼓楼及附属建筑共计殿宇16栋80余间,是一处典型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除戏楼为琉璃瓦盖顶,其它建筑物均为清水墙、小灰瓦,且经苏州式彩绘点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在整个青岛地区的古代建筑中,青岛天后宫的建筑艺术和彩绘艺术都是首屈一指的。
天后宫戏楼大梁的包袱画绘有金陵十二钗等红楼人物,以及春秋故事"吹箫引凤图"、"敦煌飞天图"等。
天后宫内,古木成荫,绿草茂盛,是典型庙宇与园林风格的有机结合。戏楼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前院有四株戚巧冬青树,其中靠墙的两株为法国冬青,花坛两边的两株为本地冬青型仔孝。前院东西厢门前是两卜稿株桂花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满树的桂花会使整个院落清香飘溢。
青岛天后宫参观防疫政策青岛天后宫参观防疫政策
防疫政策
所有观众须出示本人磨灶没健康码并扫描“青岛一码通”,显示绿码方可入馆,红码、黄码禁止入馆。场馆疫情防控政策,依照青岛市市南区疾控中心发布的防疫政策执行。
1.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采取凭有效身份证登记、亲友代办等代替措施,并出示健康码等。
2.入馆前,请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如体温37.3℃或伴有咳嗽、瞎纳气促等症状,禁止入馆。入馆后,若身体不适,请及时联系工作人员。
3.参观时,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严禁聚集和饮食。
4.未佩戴口罩、不接受体温检测、不配合防疫检辩兆查等的观众,谢绝入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